imgboxbg

新闻资讯

勇当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闯将 浦东已成为全球精英逐鹿场

  2019年4月18日,浦东迎来开发开放29周年纪念日。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这一决定,让当时在地图上还未标注名字的浦东举国瞩目,浦东的命运由此转折。
  “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浦东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今天的浦东,正由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走向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一项项改革措施从这里复制推广到全国。东海之滨的改革热土,正在张开推动改革巨轮破浪前行的强劲风帆。

 

 

  今天的浦东,以占全市1/5的土地面积、1/4的常住人口,创造了上海1/3的经济总量、40%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0%的金融业增加值、6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经过29年开发开放,浦东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1万亿元,实现超过百倍的增长。“从千亿元级到万亿元级,是一个量级上的突破,这对浦东提振经济发展信心和设定自我奋斗目标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这样评价浦东的“关键一跃”。
  今天的浦东,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的增长极和发动机,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如果不拼爹
来浦东是最好的选择


  “不拼爹来浦东。”这曾是时任中共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在清华大学校园招聘会上被广为称道的金句,其原话是“如果你不是拼爹一族,选择上海浦东是最好的选择。”
  没到过上海的人,对于浦东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以及它们所勾勒的上海天际线上。

 


  不断刷新的上海高度,毫无疑问彰显着浦东看得见的“硬本事”,但是在“硬本事”的背后,透明的营商环境、公平的就业环境、活跃的文化环境才是浦东引以为傲的“软实力”,他们助力浦东书写一个又一个奇迹。
  据德勤公司调查,浦东新区是中国外商投资成功率最高的地区。不仅财大气粗的跨国企业对浦东趋之若鹜,越来越多有志于谱写创业神话的有识之士也乐意将浦东作为他们的首选。

 

 

  事实上,面对生活成本、商务成本高企带来的新挑战,浦东正在调整身段,将自己变得“更柔软”,力求弥补客观环境造成的短板。你说“一房难求”,浦东就建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提供“拎包入住”的便利;你说“没钱创业”,浦东就千方百计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和门槛;你说“文化饥渴”,浦东就把高品质的文化活动送上门,用“文化磁场”唤醒“沉睡时间”……事实证明,“软实力”只会让浦东愈发吸引人,大大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浦东把引领发展的“高站位”落实到服务企业群众的“低身段”上,当好“店小二”,不断提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企业前赴后继
在浦东追梦、筑梦、圆梦


  开发开放的浦东,充满商机、活力四射,像一块磁石吸引中外企业纷至沓来。
  1992年4月,被称为“浦东开发第一人”的台商汤君年,从香港飞往北京探班正在拍摄《霸王别姬》的太太徐枫,饭局间有人听说汤君年原籍上海浦东南汇,就告诉他当下中国大陆投资最火热的地方就是浦东。
  “他一听,立即就启程到了浦东,因为这个地方是他的家乡,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觉,一到上海就待了一个多月……”徐枫回忆道。
  当时上海人有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那个时候浦东到处都是农田和不能行车的烂泥路,如今游人如织的陆家嘴滨江大道甚至有个名字叫烂泥渡路。汤君年看完以后却兴奋不已,当即就问管委会要浦东正对外滩的土地,另外再要一块可以修建高尔夫球场的地。这两块地就是未来上海滩上富豪云集、争议不断却屡创高价的汤臣一品与汤臣高尔夫。

 

 


  在当时的浦东官员看来,这个突然出现的台商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喜。毕竟在浦东满是农田的腹地如果有一块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可以大大改善招商环境,对吸引外资进入浦东的作用不言而喻。汤君年简单而干脆地与管委会负责人商定了土地拍卖流程,在浦东注册成立了“上海汤臣集团公司”,在半年之后以竞标方式获得了浦东龙东大道汤臣高尔夫的用地,由于采取了当时少见的竞标方式取得土地,汤君年拍得的价格是3000万美元,竞价比当时参与竞拍的另外一家日本公司高出一倍以上。
  1992年之后,汤君年不仅推进汤臣高尔夫球场和高尔夫别墅的开发,还开始规划浦东的第一个五星级酒店(日后的汤臣锦江洲际酒店),第一个甲级写字楼(汤臣金融中心),为了所需的资金,甚至变卖了位于香港铜锣湾的“世贸大厦”,筹得22亿美元用于投入浦东的开发。
  随着汤君年的高歌猛进,1992年到1993年,和汤君年一样怀着对大陆市场满腔憧憬的,还有震旦集团的董事长陈永泰以及原籍宁波的台湾嘉新水泥董事长张敏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汤臣集团怀着对浦东开发开放的巨大信心,割舍已经取得的部分土地开发的权利,换取现金支持既有的项目,包括汤臣高尔夫和高尔夫别墅、汤臣金融大厦、汤臣锦江洲际酒店、汤臣外高桥项目,同时也保留了未来中国著名的豪宅——汤臣一品的土地。
  


  时光荏苒,随着浦东开发开放渐入佳境,外资大规模持续涌入,台商作为第一批进入浦东的资本,其历史使命仍在继续,新一代的台商,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管理水平,更多的是先进的技术。

 

 

“未来已来”
浦东展现“中国自信”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深圳是面对香港的,珠海是面对澳门的,厦门是面对台湾的,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在开发开放的过程中,浦东大量引进外资,优化了上海产业布局,提升了城市综合功能;高强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辐射周边、联通全球的网络通道,推动上海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升级。
  最新数据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10家在浦东设立了机构,累计吸引实到外资已经达到789.9亿美元。截至2018年年底,浦东新区已集聚各类总部企业超过600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4家,约占上海全市总量的一半。
  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带动下,不仅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从江苏的苏锡常到浙江的杭嘉湖,出现了一系列高速发展的城市及区域,长三角一体化也走向实质性破题。

 

 

  如今,我们看到,经济总量迈入“万亿俱乐部”的浦东提出“不唯GDP论英雄”,转而坚持以亩产、效益、能耗、环境论英雄;淘汰落后产能、消除安全隐患、摸排金融风险,挤出虚假繁荣泡沫。只有高质量的GDP,才能像花岗岩一样为浦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实现科技创新赋能,把握产业大变革,浦东聚焦“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提高经济密度,浦东各大产业园区惜土如金,像绣花一样精耕细作提高亩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浦东大力发展要素市场和总部经济,争夺全球价格话语权。
  在浦东,人们会时时觉得“未来已来”,因为在张江人工智能岛,无人车已经开始上路巡逻;在洋山港无人码头,自动机械全部实现了电脑控制;在临港的“黑灯工厂”,智能机器人完成了全部流水线作业……

 

 

推动城市更新
创造新时代的新传奇


  老一辈的创业者们在浦东书写了传奇,每一栋建筑里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浦东的未来又会如何呢?
  发展为了人民,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高品质生活惠及人民。在浦东发展初期,民生事业是短板,这是不争的事实。由此,“补短板”也显得格外迫切。补齐历史欠账的公建配套学校,让学生家长少点焦虑;下沉优质医疗资源,让居民看病不再舍近求远;国资兴办养老机构,让高龄老人省去后顾之忧;“15分钟服务圈”打造,让居民在家门口办事省去奔波之苦。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迈向而立之年的浦东有了新的使命:在担当时代重任中勇立潮头,在全力对接上海四大战略支撑上拿出新举措,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科创中心建设上实现新作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构筑战略优势,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浦东率先“改革开放再出发”,为新一轮改革发展闯关夺寨、探路破局,新时代的传奇正在书写。

imgboxbg
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汤臣集团董事长徐枫分享当年的故事
汤君年是南汇(编者按:今属浦东新区)人,1948年在上海出生,4岁跟随父亲到香港定居。
汤君年是南汇(编者按:今属浦东新区)人,1948年在上海出生,4岁跟随父亲到香港定居。
对话汤子嘉:汤臣一品,回归家的怀抱
只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唯一。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畅想无限可能,在变化中希冀打破边界,寻得存放最真实自我的空间;
只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唯一。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畅想无限可能,在变化中希冀打破边界,寻得存放最真实自我的空间;
写在浦东开发开放30年:汤臣,一个浦东传奇
上世纪60年代末,一位年轻人背着各种布样,穿梭在台湾的大街小巷。正午阳光的曝晒,湿透了他身上有些卷边的涤纶衫,那一年,并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个瘦弱的小伙子,然而在热闹街头的橱窗里,有一台电视正在播放的广告:“汤臣窗帘,进口新款上市,风靡台北的窗帘……”

  那是二十来岁的汤君年,在为他汤臣窗帘布公司的生意奔跑。他大胆利用刚刚开始普及的电视大做广告,几年打拼,汤臣窗帘不久便拥有3000多家经销商、一年5亿元生产量,累积了后来汤氏家族的第一笔财富。

  这位一生纵横两岸三地的汤臣集团创始人,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随着92共识政治氛围解冻,汤君年携妻儿经香港辗转回到故乡,从1992年起开始投资浦东。汤臣伴随浦东走过了28年,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三十周年时,我们致敬汤君年先生,及汤臣集团为浦东建设所做出的努力,也致敬,这片不断诞生传奇的土地。

 

归来,未曾离开
  汤君年,上海南汇人(今属浦东新区),1948年在上海出生,但他的童年却并非在上海度过,4岁就跟随父亲汤养浩到香港定居。到达香港后,他们家境并不优越,18岁就开始帮父亲做生意。1967年,香港动荡,人心惶惶,汤君年却判断香港动荡很快会过去,所以在众人抛售房产逃离香港时,提议父亲低价买进很多铺位。从那时起,汤君年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敢于冒险的魄力便已显露。
  不久之后,因为看重台湾的经济起飞,汤君年独立前往台湾发展,从窗帘公司到进军房地产,台湾的三重市,就是汤君年成片开发的“汤城”工业厂办园区,全盛时期曾创下两周热卖300亿新台币(约74亿元人民币)的空前纪录。

  也正是在台湾的这段日子,汤君年遇到了最重要的人生伴侣,当时红极港台影坛的“侠女”徐枫,不久之后就共结连理,诞下两个儿子汤子嘉与汤珈铖。

  然而,在台湾的日子过得正舒坦,汤君年却再次做出一个看似反其道行之的决定。

  1986年的一天,汤君年对太太徐枫说:“带上两个儿子,我们全家要移居香港。”那时两岸还没有来往,加上“九七回归”的议论纷纷,他们的香港朋友都在考虑要不要移民到国外,汤君年却认为去香港的目的是:脚踏香港,眼望大陆。他说,“中国决不会走回头路,香港是与大陆接触最方便、最近的地方,用不了多久,大陆的经济会好起来,我们移居香港,就是为了将来回到大陆投资。”

  果然,随着蒋经国允许老兵回大陆探亲,1987年12月1日,《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办法》正式实施,两岸关系春暖花开,汤君年的判断再次得到了验证。

  然而率先进入大陆的却不是汤君年,而是他的电影制片人太太徐枫,从1988年开始,徐枫就专注于推动两岸三地的影人共同拍摄影片,连续拍摄多部影片,其中也包括后来在国际影坛大放异彩的传奇之作——“霸王别姬”。

  1992年,汤君年在北京探班《霸王别姬》剧组期间,受到当时国台办主任接见,主任建议他可以到上海看看。于是,汤君年当即响应祖国号召,兴致勃勃地回到上海——他的故乡。

  在上海,时任上海市市长接见了这位祖籍南汇的台商,并向他详细介绍了上海及浦东的近期发展和远景规划。汤君年以商人的眼光和诗人的激情在浦东考察了20多天。考察高尔夫球场地块的那天,汤君年拨开足比人高的芦苇,告诉身边的徐枫:“这就是我们的高尔夫球场。”后来徐枫回忆:“一个从浦西过来需要4个小时的地方,到处是茫茫衰草、河沟、烂泥、土墩,附近根本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没想到汤君年的想象力居然比我一个拍电影的还厉害,有一天浦东会变成今天的样子。”

  随后,汤臣集团即以当时最大的台资企业身份进驻浦东,第一个令人瞩目的举动,就是斥资3040万美元,于1992年5月20日取得了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2-2-1地块,即如今的东方路与张杨路交汇处汤臣金融大厦,再于同年7月9日以高于投标价第二名近一倍的价格9236万美元,取得了如今1.4平方公里汤臣高尔夫球场和住宅用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块地是浦东历史上,进行国际招投标的第一块地和第二块地,要知道,在此之前,浦东的开发多为协议转让,很多土地是在中央动员下兄弟省市支援浦东建设时转让,1992年汤臣的正式进驻,意味着浦东房地产市场正式进入市场化开发阶段。就在球场的签约仪式上,汤君年与主管浦东的上海市领导商定,又拿出3500万美元拿下高尔夫球场邻近土地作为储备用地,即日后的汤臣豪园。

  在那之后,1995年,汤臣在外高桥保税区兴建了“汤臣国际贸易大楼”及“汤臣外高桥工业园区”;1995年,浦东的第一座5A写字楼“汤臣金融大厦”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立;应浦东政府领导要求,汤臣与锦江国际集团合作,引进先进酒店管理,1996年,浦东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新亚汤臣大酒店”开始运营;同年,浦东第一个涉外高档商务中心“汤臣商务中心”也开始运营。1997年,18洞72杆世界级的“汤臣高尔夫球场”落成,浦东第一个高尔夫球会“汤臣上海浦东高尔夫球会”也应运而生。

  汤臣落子速度很快,却也常常需要面对周遭的质疑,96年新亚汤臣大酒店落成时,窗外的张杨路人迹寥寥,别说人,到了晚上连车灯的踪迹都很少。汤君年却对太太徐枫说:“你看着,不出20年,这条路一定会是陆家嘴最热闹的地方。”

  在这之后,嘉年别墅,汤臣豪园、汤臣怡园,汤臣豪庭、汤臣湖庭花园,与张江合作的张江微电子港工业园区,张江传奇广场……汤臣在房地产上的投资,几乎全部集中在方圆522平方公里的浦东。一个企业在如此漫长的一段时间跨度中,能这样聚焦于一个区域的开发建设的例子并不多见。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汤君年对浦东的信心。


相信,所以看见
  当今天站在黄浦江以上百米的高空,俯瞰由南往北的上海,十里洋场的风云仿佛历历在目。如果说外滩作为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历史画面,那么对岸的陆家嘴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最重要的经济象征之一。

  可是,这一切在三十年前,不过是齐身高的芦苇和一望无际的烂泥渡。就在这里,汤君年来了,并且意味深远地落子了几块最为重要的土地——其中就包括了未来的汤臣一品。未来在这里,这个项目,不仅将成为点亮浦东豪宅市场重要一笔,也将注定是悲喜交织的陆家嘴传奇。可能在如今看客眼中,这不过是当年汤臣一笔精明的投资,但对于汤君年而言,这却是把全部身家都放进一个篮子的全情投入。

  因为汤臣眼中,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拥有中国一流人才的优势,国际化程度很高,商机无限。更可贵的是上海市政府办事规范,效率高。汤君年常说,他是带着故乡籍贯的血缘,以及对浦东发展政策的信心回到浦东的。

  开发开放30年间,浦东,未曾令看好这里的人失望。数据显示,浦东GDP从1990年时的不到60亿元,到2019年突破万亿元,占上海全市近三分之一。这一切,或许已如汤君年先生所愿。

  一个国家的崛起,一方热土的繁荣,绝非一句口号、一个举措,便能成就的。浦东开发开放经历的风雨复杂多变,也有不被看好的时候。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很多舆论唱衰上海,大家都有了退意。东南亚在经历银根紧缩时,各地银行要向身处“下雨天”的发展商收伞,港台地产市场一片萧条,而公司投资到浦东的数亿美元资金无法迅速回笼。汤臣在香港台湾的根基也因此面临巨大财务压力,有一段时间,境外舆论笑话汤臣是“最大的套牢户”。

  在最困难的时候,汤君年拜会了当时分管浦东的副市长赵启正,彼时赵也面临国际金融局势的巨大压力,但上海市人民政府对汤臣的困境予以理解,希望汤臣集团权衡两岸三地的发展前景,并且安排市区两级领导给予其在上海转圜疏困的空间。这翻表态再一次鼓舞了汤君年,为了度过难关,汤臣把在香港最好的房地产和最好的上市公司卖掉,哪怕在当时引起了香港一些人的不满,陷入了长达数年的官司,汤臣依然要维持上海方面的运作。一生善于“看风”的汤君年认为,到底谁是套牢户,要到最后才可以下结论,那时他说:“放心好了,此地一定是未来世界经济的舞台中心”。

  汤臣的投入和坚守,换来的是浦东的坚定携手。1996年11月,汤君年获得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浦东新区荣誉市民”及首届“浦东开发建设杰出人才”奖;1998年,汤臣集团被评为上海市“六好台资企业”称号;1999年4月,汤君年被浦东新区表彰为“对浦东开发作出积极贡献的境外人士”;2005年,汤臣集团获颁“最佳十大外资房地产企业”奖、“先进集体十连冠纪念”奖;而其旗下项目也屡获殊荣。

 

扎根这座城市的未来
  2000年,当汤臣走出“套牢困境”时,汤君年便逐步将运营家业的责任转托到儿子汤子嘉和汤珈铖身上,并且将毕生心血凝结于汤臣一品的打造。

  从拿到汤臣一品所处的这块地开始,汤臣人就一直在探索着如何做出代表上海未来发展的作品,项目经过了整整11年的精心酝酿,方案一次次创新,又一次次推翻,仅仅是屋顶的造型就改动了36次,最后选择了中国汉唐盛世一品大员的官帽为之加冕,并将建筑高度确定在当时上海豪宅的极限高度,153米。最小的户型是430多平米的户型,参考了汤君年的母亲在香港居所的户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进入汤臣一品客户的门槛,必须面对高总价的考验,这甚至是后面很多上海豪宅无法复制汤臣一品的原因之一,毕竟结合高单价和大面积,高总价的户型销售速度必然很慢,这对如今信奉高周转的大陆开发商而言是难以想象了。

  无奈的是,虽然雄心万丈和豪情满怀,但禁不住焦灼的经营压力,一心聚焦工作的汤君年没有看到汤臣一品的落成,2004年,心力交瘁的汤君年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了。

  仿佛是一场暗喻,汤臣一品,这个汤君年最后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今傲立于陆家嘴的昔日的芦苇滩头,缥缈于浦江两岸的腾飞大业中,站在山脚下的人抬头仰望却永远无法理解和接受,只有不断努力攀登着的人才知道,雄关巨殿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

  屹立于陆家嘴尖的汤臣一品,早已从汤臣集团的代表作,成为浦东面向世界的图腾,伴随着浦东一路以来的成长。第二代汤臣人站在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潮头上,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汤臣的根基牢牢扎根在上海,扎根在浦东,或者说,是牢牢扎根在城市的未来。如今,新一代汤臣人和父辈有着同样的坚定,那就是对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汤子嘉说,汤臣因上海的繁华而得益,是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的。“楼市繁荣是这个国家发展的结果、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结果,我们不关注眼前的价格,我们考虑这个城市更长的发展周期,我们会看到更稳健的收益——城市价值的红利。”

  多少年过去,那个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年轻身影,其实依然还在,只不过,化为了一个个定居上海浦东、扎根大陆的华人,在为祖国的建设而奔走。浦东开发开放30年,新的时代已经来了。
 

资料参考:
  《台商徐枫:汤臣,上海这些年》
  《浦东史诗》
  《17年汤臣:浦东的拓荒者,发展的见证者》
  《汤臣:一年投入五亿浦东开发第一人》
  《〈新民周刊〉专访汤子嘉》
上世纪60年代末,一位年轻人背着各种布样,穿梭在台湾的大街小巷。正午阳光的曝晒,湿透了他身上有些卷边的涤纶衫,那一年,并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个瘦弱的小伙子,然而在热闹街头的橱窗里,有一台电视正在播放的广告:“汤臣窗帘,进口新款上市,风靡台北的窗帘……”

  那是二十来岁的汤君年,在为他汤臣窗帘布公司的生意奔跑。他大胆利用刚刚开始普及的电视大做广告,几年打拼,汤臣窗帘不久便拥有3000多家经销商、一年5亿元生产量,累积了后来汤氏家族的第一笔财富。

  这位一生纵横两岸三地的汤臣集团创始人,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随着92共识政治氛围解冻,汤君年携妻儿经香港辗转回到故乡,从1992年起开始投资浦东。汤臣伴随浦东走过了28年,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三十周年时,我们致敬汤君年先生,及汤臣集团为浦东建设所做出的努力,也致敬,这片不断诞生传奇的土地。

 

归来,未曾离开
  汤君年,上海南汇人(今属浦东新区),1948年在上海出生,但他的童年却并非在上海度过,4岁就跟随父亲汤养浩到香港定居。到达香港后,他们家境并不优越,18岁就开始帮父亲做生意。1967年,香港动荡,人心惶惶,汤君年却判断香港动荡很快会过去,所以在众人抛售房产逃离香港时,提议父亲低价买进很多铺位。从那时起,汤君年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敢于冒险的魄力便已显露。
  不久之后,因为看重台湾的经济起飞,汤君年独立前往台湾发展,从窗帘公司到进军房地产,台湾的三重市,就是汤君年成片开发的“汤城”工业厂办园区,全盛时期曾创下两周热卖300亿新台币(约74亿元人民币)的空前纪录。

  也正是在台湾的这段日子,汤君年遇到了最重要的人生伴侣,当时红极港台影坛的“侠女”徐枫,不久之后就共结连理,诞下两个儿子汤子嘉与汤珈铖。

  然而,在台湾的日子过得正舒坦,汤君年却再次做出一个看似反其道行之的决定。

  1986年的一天,汤君年对太太徐枫说:“带上两个儿子,我们全家要移居香港。”那时两岸还没有来往,加上“九七回归”的议论纷纷,他们的香港朋友都在考虑要不要移民到国外,汤君年却认为去香港的目的是:脚踏香港,眼望大陆。他说,“中国决不会走回头路,香港是与大陆接触最方便、最近的地方,用不了多久,大陆的经济会好起来,我们移居香港,就是为了将来回到大陆投资。”

  果然,随着蒋经国允许老兵回大陆探亲,1987年12月1日,《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办法》正式实施,两岸关系春暖花开,汤君年的判断再次得到了验证。

  然而率先进入大陆的却不是汤君年,而是他的电影制片人太太徐枫,从1988年开始,徐枫就专注于推动两岸三地的影人共同拍摄影片,连续拍摄多部影片,其中也包括后来在国际影坛大放异彩的传奇之作——“霸王别姬”。

  1992年,汤君年在北京探班《霸王别姬》剧组期间,受到当时国台办主任接见,主任建议他可以到上海看看。于是,汤君年当即响应祖国号召,兴致勃勃地回到上海——他的故乡。

  在上海,时任上海市市长接见了这位祖籍南汇的台商,并向他详细介绍了上海及浦东的近期发展和远景规划。汤君年以商人的眼光和诗人的激情在浦东考察了20多天。考察高尔夫球场地块的那天,汤君年拨开足比人高的芦苇,告诉身边的徐枫:“这就是我们的高尔夫球场。”后来徐枫回忆:“一个从浦西过来需要4个小时的地方,到处是茫茫衰草、河沟、烂泥、土墩,附近根本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没想到汤君年的想象力居然比我一个拍电影的还厉害,有一天浦东会变成今天的样子。”

  随后,汤臣集团即以当时最大的台资企业身份进驻浦东,第一个令人瞩目的举动,就是斥资3040万美元,于1992年5月20日取得了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2-2-1地块,即如今的东方路与张杨路交汇处汤臣金融大厦,再于同年7月9日以高于投标价第二名近一倍的价格9236万美元,取得了如今1.4平方公里汤臣高尔夫球场和住宅用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块地是浦东历史上,进行国际招投标的第一块地和第二块地,要知道,在此之前,浦东的开发多为协议转让,很多土地是在中央动员下兄弟省市支援浦东建设时转让,1992年汤臣的正式进驻,意味着浦东房地产市场正式进入市场化开发阶段。就在球场的签约仪式上,汤君年与主管浦东的上海市领导商定,又拿出3500万美元拿下高尔夫球场邻近土地作为储备用地,即日后的汤臣豪园。

  在那之后,1995年,汤臣在外高桥保税区兴建了“汤臣国际贸易大楼”及“汤臣外高桥工业园区”;1995年,浦东的第一座5A写字楼“汤臣金融大厦”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立;应浦东政府领导要求,汤臣与锦江国际集团合作,引进先进酒店管理,1996年,浦东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新亚汤臣大酒店”开始运营;同年,浦东第一个涉外高档商务中心“汤臣商务中心”也开始运营。1997年,18洞72杆世界级的“汤臣高尔夫球场”落成,浦东第一个高尔夫球会“汤臣上海浦东高尔夫球会”也应运而生。

  汤臣落子速度很快,却也常常需要面对周遭的质疑,96年新亚汤臣大酒店落成时,窗外的张杨路人迹寥寥,别说人,到了晚上连车灯的踪迹都很少。汤君年却对太太徐枫说:“你看着,不出20年,这条路一定会是陆家嘴最热闹的地方。”

  在这之后,嘉年别墅,汤臣豪园、汤臣怡园,汤臣豪庭、汤臣湖庭花园,与张江合作的张江微电子港工业园区,张江传奇广场……汤臣在房地产上的投资,几乎全部集中在方圆522平方公里的浦东。一个企业在如此漫长的一段时间跨度中,能这样聚焦于一个区域的开发建设的例子并不多见。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汤君年对浦东的信心。


相信,所以看见
  当今天站在黄浦江以上百米的高空,俯瞰由南往北的上海,十里洋场的风云仿佛历历在目。如果说外滩作为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历史画面,那么对岸的陆家嘴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最重要的经济象征之一。

  可是,这一切在三十年前,不过是齐身高的芦苇和一望无际的烂泥渡。就在这里,汤君年来了,并且意味深远地落子了几块最为重要的土地——其中就包括了未来的汤臣一品。未来在这里,这个项目,不仅将成为点亮浦东豪宅市场重要一笔,也将注定是悲喜交织的陆家嘴传奇。可能在如今看客眼中,这不过是当年汤臣一笔精明的投资,但对于汤君年而言,这却是把全部身家都放进一个篮子的全情投入。

  因为汤臣眼中,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拥有中国一流人才的优势,国际化程度很高,商机无限。更可贵的是上海市政府办事规范,效率高。汤君年常说,他是带着故乡籍贯的血缘,以及对浦东发展政策的信心回到浦东的。

  开发开放30年间,浦东,未曾令看好这里的人失望。数据显示,浦东GDP从1990年时的不到60亿元,到2019年突破万亿元,占上海全市近三分之一。这一切,或许已如汤君年先生所愿。

  一个国家的崛起,一方热土的繁荣,绝非一句口号、一个举措,便能成就的。浦东开发开放经历的风雨复杂多变,也有不被看好的时候。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很多舆论唱衰上海,大家都有了退意。东南亚在经历银根紧缩时,各地银行要向身处“下雨天”的发展商收伞,港台地产市场一片萧条,而公司投资到浦东的数亿美元资金无法迅速回笼。汤臣在香港台湾的根基也因此面临巨大财务压力,有一段时间,境外舆论笑话汤臣是“最大的套牢户”。

  在最困难的时候,汤君年拜会了当时分管浦东的副市长赵启正,彼时赵也面临国际金融局势的巨大压力,但上海市人民政府对汤臣的困境予以理解,希望汤臣集团权衡两岸三地的发展前景,并且安排市区两级领导给予其在上海转圜疏困的空间。这翻表态再一次鼓舞了汤君年,为了度过难关,汤臣把在香港最好的房地产和最好的上市公司卖掉,哪怕在当时引起了香港一些人的不满,陷入了长达数年的官司,汤臣依然要维持上海方面的运作。一生善于“看风”的汤君年认为,到底谁是套牢户,要到最后才可以下结论,那时他说:“放心好了,此地一定是未来世界经济的舞台中心”。

  汤臣的投入和坚守,换来的是浦东的坚定携手。1996年11月,汤君年获得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浦东新区荣誉市民”及首届“浦东开发建设杰出人才”奖;1998年,汤臣集团被评为上海市“六好台资企业”称号;1999年4月,汤君年被浦东新区表彰为“对浦东开发作出积极贡献的境外人士”;2005年,汤臣集团获颁“最佳十大外资房地产企业”奖、“先进集体十连冠纪念”奖;而其旗下项目也屡获殊荣。

 

扎根这座城市的未来
  2000年,当汤臣走出“套牢困境”时,汤君年便逐步将运营家业的责任转托到儿子汤子嘉和汤珈铖身上,并且将毕生心血凝结于汤臣一品的打造。

  从拿到汤臣一品所处的这块地开始,汤臣人就一直在探索着如何做出代表上海未来发展的作品,项目经过了整整11年的精心酝酿,方案一次次创新,又一次次推翻,仅仅是屋顶的造型就改动了36次,最后选择了中国汉唐盛世一品大员的官帽为之加冕,并将建筑高度确定在当时上海豪宅的极限高度,153米。最小的户型是430多平米的户型,参考了汤君年的母亲在香港居所的户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进入汤臣一品客户的门槛,必须面对高总价的考验,这甚至是后面很多上海豪宅无法复制汤臣一品的原因之一,毕竟结合高单价和大面积,高总价的户型销售速度必然很慢,这对如今信奉高周转的大陆开发商而言是难以想象了。

  无奈的是,虽然雄心万丈和豪情满怀,但禁不住焦灼的经营压力,一心聚焦工作的汤君年没有看到汤臣一品的落成,2004年,心力交瘁的汤君年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了。

  仿佛是一场暗喻,汤臣一品,这个汤君年最后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今傲立于陆家嘴的昔日的芦苇滩头,缥缈于浦江两岸的腾飞大业中,站在山脚下的人抬头仰望却永远无法理解和接受,只有不断努力攀登着的人才知道,雄关巨殿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

  屹立于陆家嘴尖的汤臣一品,早已从汤臣集团的代表作,成为浦东面向世界的图腾,伴随着浦东一路以来的成长。第二代汤臣人站在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潮头上,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汤臣的根基牢牢扎根在上海,扎根在浦东,或者说,是牢牢扎根在城市的未来。如今,新一代汤臣人和父辈有着同样的坚定,那就是对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汤子嘉说,汤臣因上海的繁华而得益,是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的。“楼市繁荣是这个国家发展的结果、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结果,我们不关注眼前的价格,我们考虑这个城市更长的发展周期,我们会看到更稳健的收益——城市价值的红利。”

  多少年过去,那个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年轻身影,其实依然还在,只不过,化为了一个个定居上海浦东、扎根大陆的华人,在为祖国的建设而奔走。浦东开发开放30年,新的时代已经来了。
 

资料参考:
  《台商徐枫:汤臣,上海这些年》
  《浦东史诗》
  《17年汤臣:浦东的拓荒者,发展的见证者》
  《汤臣:一年投入五亿浦东开发第一人》
  《〈新民周刊〉专访汤子嘉》
这是描述信息

与中国一起前进 许愿美好未来

汤臣(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浦东新区东方路710号汤臣金融大厦23F
邮编:200122
电话:86-21-50584936
传真:86-21-5058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