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boxbg

新闻资讯

对话汤子嘉:汤臣一品,回归家的怀抱

渡边智昭在汤臣天际大宅中无限永恒的设计艺术

 

 

  

 

  海德格尔在《远景》中描述道:“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

 

 

  在科技飞速发展甚至成为双刃剑的当下,在后疫情时代的我们对于诗意栖居有了更为强烈的渴望。无条件的信任,无理由的包容,无限延伸的想象力,如同母亲的“怀抱”令人感觉温暖明媚,安全自在。在汤臣一品主题为“怀抱” 的767 m²大宅中,日本设计师渡边智昭将黄浦江的水幻化为空间中的多元设计,为我们“延伸”出了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景和完美语境,

 


渡边智昭 Watanabe Tomoaki 


  见证中国豪宅市场风云际会的日本设计师渡边智昭,将水的流动、涟漪和绵延以不同形态渗透在设计中,将“延伸”理念恰到好处地融入到空间尺度、质感肌理和艺术装饰中。致敬经典摩登、碰撞现代科技、玩转潮流文化,营造超现实理想主义的生活语境,将家演绎出无限永恒。

 

 

 


(图注:在入口电梯厅中,菱格纹玻璃柜内展示收纳着主人的AJ潮鞋和Bearbrick潮玩,彰显了90后客群的年轻时尚。)

 

  步入电梯厅,即是归家与想象的开始。设计师将楼板打通,以高达6米多的磅礴气势营造出奢华的仪式感。直达顶部的菱格纹玻璃如同黄浦江的涟漪,熠熠闪光。下部鞋柜内镶贴的高清镜面,让空间延伸无限放大,将收藏于展示、使用与品鉴融为一体。

  回转身,是致敬意大利超现实主义画家乔治.德.基里科的电梯入口拱门,明快的金属材质摩登时尚,与同样采用拱形元素的坐凳构成了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奇妙空间,惊喜就此铺陈开来。

  


(图注:开阔大气的客厅中,凹凸柜体墙既是设计上的视觉重点,也满足了隐藏式收纳柜的功能需求。)


  入口大门上端的金属穿孔艺术造型板,让阳光肆意挥洒。穿过德国纯手工雕花铜门,是光影曼妙的挑高客厅。立面与穹顶连为一体的弧线之美,将大门悄悄藏匿,宣告着这里一个属于家人的诗意之地。

  


(图注:客厅中,艺术家徐震的《米洛的维纳斯》镂空雕像和陆平原的《“Look!I’m Picasso!”》雕塑,为空间注入了艺术的天马行空和无限活力。)

 

 


(图注:客厅墙面如水波纹蔓延而上。)

 

  曲线是来自大自然的召唤,渡边智昭设计了一整面的米白色和淡香槟色凹凸柜体墙,以视觉层次营造渐变色协奏。如同此起彼伏的水波,彷佛艺术品般立于墙面,折射光影的曼妙变化。采用意大利Novacolor米色涂装的墙面散发出大地色系的治愈力,将纷扰隔绝于外。大面积的留白,让眼之所及更为享受。

 


(图注:客厅另一层,以“未来考古学”享誉全球的美国当代艺术家Daniel Arsham擅长在作品中诠释时间之一主题,破坏镜子的选择契合了过去与未来的连结。)

  复古丝绒面料沙发、大理石弧线茶几、不锈钢艺术挂镜……美在不同材质和色彩间以精准的比例释放。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家Daniel Arsham为Gufram设计的破坏镜子(broken mirror)带着超现实主义的意味融入其中,过去和未来在这里妙趣相接。

 


(图注:一层客厅中的壁炉区域,顶上二层家庭区的弧形挑高处理,让空间更具流动性。设计师在结构的交接处用反光镜面包裹,凹凸柜体墙在粼粼光影中更显艺术质感。)


  在通往二层的楼梯间外立面,设计师用白色大理石墙面装饰烘托出清新脱俗的旖旎之美,与几何形双向折线造型的沙发、大理石茶几相得益彰。从中央客厅延伸至江景阳台,拥抱整个外滩和黄浦江的宽域视角,天际大宅Everlasting的永恒空间理念在移步换景中带来欣喜体验。

 


(图注:一层走廊尽头,红色皮革的点睛之笔烘托出空山基冲浪机器人的当代摩登。)


  穿过客厅,一条宽敞走道上连接着餐厅、父母房和儿童房。红色绷皮的端景设计吸睛却不抢眼,将更多生活场景徐徐展开。日本传奇艺术家空山基的冲浪机器人为这个精巧的空间注入了未来科技感。

 


(图注:上帝存在于细节中,设计师将材料的拼接艺术发挥到了极致,餐厅空间静谧隐贵。)


  过道上两扇磨砂玻璃双开门之后,是静谧的餐厅,灰白色枫影木饰面的墙面和同色饰面作出的线条造型,使得素雅的空间多了精巧与雅致。作为水的意向表达之一,圆形穹顶设计与餐桌相呼应,让中国人对就餐这一东方文化的精致与讲究更显生活的艺术。

  


(图注:一楼衣帽间,灰白、米白这些细腻柔和的大地色系带来安全感。)

 

 

(图注:父母卧室)


  全圆角安全设计的父母房链接一层衣帽间,素雅的枫木水染木饰面和米白色涂装兼顾了长者的传统审美。

 


(图注:一层儿童房)

 

  二孩三代的普遍家庭构成让汤臣大宅在功能与设计上都更敏锐贴心。在儿童房的设计中,更多的互动、玩耍空间、给予无限想象力,用一双臂弯见证两个孩子一同成长的乐趣。

 


(图注:顺着楼梯走上二层)


  沿着米灰色皮质踏步的楼梯拾阶而上,生活步调脚下生花。

 


(图注:弧线的空间如同母亲的臂弯令人安心,银咖色的几何图案涂装在自然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

 

  沿着米灰色皮质踏步的楼梯拾阶而上,生活步调脚下生花。来到二楼,迎面而来的是绽放的立体画卷,弧形墙面如同母亲的臂膀揽人入怀,米色艺术底漆上的银色金属网边如同 “阳光”撒满了天花板,一种原始的诗意沁入心扉。设计师和团队反复试验,精工打磨了许久,才造出了这完美的曲线与细腻的手工质感。

 


(图注:二楼客厅,弧线形的空间格局自由随性,精致的茶具、金属挂盘和围绕周身的绿植,都令意式风情中散发出独有的中式韵味。)


  半圆形的家庭区散发着原始的力量与魅力,如大地的无声呵护吸引着人落座。超长的弧线沙发发出邀请的姿态,让更多陪伴留给家人。明朗利落的几何造型茶几、座椅和侧边的大理石底座散发出意大利风情,设计律动叠加了时尚艺术。

 


(图注:主卧中,时髦的肖像作品和旗袍口的线条韵律,交织出海派文化的融合跨界。)


  作为天际大宅的顶级私密空间,渡边智昭在主卧的设计中将力量与精致并重,从卧房到浴室,再到书房,阐述出艺术世界的震撼力量。推开桔红色皮质双开门,呈现是一片专属于主人的珍贵时光。海派旗袍扣的设计元素在米白天顶、米灰墙面上优雅流动,缱绻绵绵。

  

 


(图注:安排细致的动线,让主卧、主卫浴、化妆、SPA和衣帽间一气呵成,满足奢享需求,不受打扰。)

 

  延续意式低奢,设计师将白与绿的乐章从卧室的电视墙延续到整个卫浴空间。整片的白色绿纹石材墙配以大花绿台盆柜,大片的落地窗前亦是绿色和白色石材拼接成的化妆台,再往里走是更宽敞的白色绿石纹SPA和卫浴空间,双重色彩的极至搭配,带来隐于自然的奢享时光,带来无限通透。

 


(图注:利落的空间布局让二楼衣帽间井井有条,折叠镜面增加空间层次。)


  白与绿的协奏下,衣帽间以多折射角度的明镜组合和白灰色饰面塑造出宽敞明亮的空间,让日常的井井有条成为一种品鉴生活。

 


(图注:书房另一侧墙面采用了透明玻璃加上金属网的造型,科技感十足,与空间时髦稳重的意式风格互为衬托。)


  家也是激发灵感的所在,位于主卧对面的书房将安然休憩和伏案工作紧密相接。太空白和大花绿石材做成的书架,将主色调延伸至此,彰显出别具一格的意式雅奢。中国著名艺术家徐震的华尔街牛静静伫立于此,吐露先锋艺术的喃喃细语。


  “一个理想的完美之家,是身处其中,永远都不会腻。”——渡边智昭
  正如设计师所言,在汤臣一品767m²的“怀抱”中,黄浦江的水之涟漪和空间中的流动弧线有了完美的呼应,设计的想象力与生活本真的功能性达到了绝妙的平衡。一座城市的气魄与包容,一个家的生机与柔情,在这里汇聚、绵延。


 

 

IDEAT:你是如何看待上海豪宅市场近二十年的变化?有哪些新的趋势?
汤子嘉:变化确实很大,一个是户型尺度变小,随着单价逐年上升,很多开发商推出的户型为了兼顾总价门槛不要太高同时单价保证一定利润,就会把户型面积区间控制住;第二是豪宅越来越重视装修设计,20年前上海大部分的交房标准还是毛坯,现在的交房标准都是精装化,开放商也形成了各自的供应体系和产品风格;第三是买卖越来越有经验,比如我们的买家都是有豪宅居住使用经验的,甚至有些业主都主导过几套房子的设计与施工,他们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IDEAT:在汤臣一品2020年全新作品中,核心理念聚焦在了“怀抱”上。你觉得在科技双刃剑和后疫情时代,这是一种更源于内心的回归吗?
汤子嘉:科技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面对疫情,我们发觉空间本身对我们更重要,它是家人们相聚在一起最后的堡垒。我们之所以把这个样板间称之为 “怀抱”,是因为设计师渡边智昭在这个方案中使用了大量的圆弧和拱形元素——拱顶就像天穹,天穹是大地的怀抱,圆弧就像港湾,就像黄浦江是陆家嘴的怀抱,我们相信住房是家的怀抱,也是家的承载。

 


IDEAT:作为发展最快的国家,和欧美豪宅体系相比,中国或者说上海有哪些不同?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汤子嘉:欧美的优势在于创意和供应体系的积累,比如目前最好的设计还是在意大利,最好的皮革制品你还是首先去法国、意大利找。中国的优势一个是发展快,你看汤臣一品从亮相至今,经历了新古典主义,装饰主义,现代主义,业内第一批和香港设计师合作,也是第一个跨界国际时装品牌Versace做样板间,第一个尝试用黑白风格诠释中式元素,也是最早探索中式禅风,去年我们做了一套主题“朴素”的样板间,取朴素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今年,我们再度推出一套主题为“怀抱“的样板间,其实这是回归中国式家庭生活的样板间。我们每年都在推尘出新,其实这和中国市场的快速成熟有关。

 

 

  从大的趋势看,这种快速的成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觉醒。中国豪宅融入中国人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式家庭文化的理解,所以中国开放商的优势在于,我们更能理解中国人的文化需求。


IDEAT:在功能需求和设计风格上,汤臣一品始终走在创新的前沿,也可从中窥见当代豪宅消费客群对“风格”和“家”的理念、需求一直在变化,你对这次 767 m²“怀抱”之家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汤子嘉:现代中国豪宅最关键的变量是家庭结构,孩子数量增多,服务人员数量增多,导致对空间面积和房间数量的变化。 所以,这次767 m²“怀抱”和去年767m² “朴素”两间样板房的设计中,我们在房间数量上都做到6个房间,同时满足两个以上的服务人员住家需求。 

  另外一个变量是代际变化,从一代的审美到二代审美,有着巨大变化。二代豪宅消费客群接受了大量西方文化后有所反思,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可能在未来,三代客群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会更透彻,融会贯通更多中西文化。

  去年“朴素”这套样板间针对的客群是70后,今年这套767 m² “怀抱”针对的客群更加年轻,以90后为目标人群,假设的孩子年纪也更小。我们在家居配饰上也采取了更多潮流文化的元素,比如潮玩潮鞋等。比如去年那套,我们在在样板间里放过画家余友涵的当代艺术作品,而这次的“怀抱”里,我们搭配陈设了潮流文化先锋代表人物Daniel Arsham、空山基的作品,还有当代青年艺术家徐震、陆平原、数字艺术家张周捷以及Madsaki的作品,在收纳空间里放置了潮鞋和Bearbrick,我们选择年轻人更热衷的消费潮流,整体用色和灯光也更加明快温暖。 

 

 

(结语)

“一个符合自己审美情趣,令人自得其乐,安心专注的空间。”——汤子嘉

 


  在767 m²的“怀抱”中,我们回到了那个最舒适的居住原点,温暖,包容,明媚,安全,以更具温度和想象力的诗意栖居承载一个家族的生生不息。
 

imgboxbg
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汤臣集团董事长徐枫分享当年的故事
汤君年是南汇(编者按:今属浦东新区)人,1948年在上海出生,4岁跟随父亲到香港定居。
汤君年是南汇(编者按:今属浦东新区)人,1948年在上海出生,4岁跟随父亲到香港定居。
对话汤子嘉:汤臣一品,回归家的怀抱
只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唯一。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畅想无限可能,在变化中希冀打破边界,寻得存放最真实自我的空间;
只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唯一。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畅想无限可能,在变化中希冀打破边界,寻得存放最真实自我的空间;
写在浦东开发开放30年:汤臣,一个浦东传奇
上世纪60年代末,一位年轻人背着各种布样,穿梭在台湾的大街小巷。正午阳光的曝晒,湿透了他身上有些卷边的涤纶衫,那一年,并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个瘦弱的小伙子,然而在热闹街头的橱窗里,有一台电视正在播放的广告:“汤臣窗帘,进口新款上市,风靡台北的窗帘……”

  那是二十来岁的汤君年,在为他汤臣窗帘布公司的生意奔跑。他大胆利用刚刚开始普及的电视大做广告,几年打拼,汤臣窗帘不久便拥有3000多家经销商、一年5亿元生产量,累积了后来汤氏家族的第一笔财富。

  这位一生纵横两岸三地的汤臣集团创始人,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随着92共识政治氛围解冻,汤君年携妻儿经香港辗转回到故乡,从1992年起开始投资浦东。汤臣伴随浦东走过了28年,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三十周年时,我们致敬汤君年先生,及汤臣集团为浦东建设所做出的努力,也致敬,这片不断诞生传奇的土地。

 

归来,未曾离开
  汤君年,上海南汇人(今属浦东新区),1948年在上海出生,但他的童年却并非在上海度过,4岁就跟随父亲汤养浩到香港定居。到达香港后,他们家境并不优越,18岁就开始帮父亲做生意。1967年,香港动荡,人心惶惶,汤君年却判断香港动荡很快会过去,所以在众人抛售房产逃离香港时,提议父亲低价买进很多铺位。从那时起,汤君年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敢于冒险的魄力便已显露。
  不久之后,因为看重台湾的经济起飞,汤君年独立前往台湾发展,从窗帘公司到进军房地产,台湾的三重市,就是汤君年成片开发的“汤城”工业厂办园区,全盛时期曾创下两周热卖300亿新台币(约74亿元人民币)的空前纪录。

  也正是在台湾的这段日子,汤君年遇到了最重要的人生伴侣,当时红极港台影坛的“侠女”徐枫,不久之后就共结连理,诞下两个儿子汤子嘉与汤珈铖。

  然而,在台湾的日子过得正舒坦,汤君年却再次做出一个看似反其道行之的决定。

  1986年的一天,汤君年对太太徐枫说:“带上两个儿子,我们全家要移居香港。”那时两岸还没有来往,加上“九七回归”的议论纷纷,他们的香港朋友都在考虑要不要移民到国外,汤君年却认为去香港的目的是:脚踏香港,眼望大陆。他说,“中国决不会走回头路,香港是与大陆接触最方便、最近的地方,用不了多久,大陆的经济会好起来,我们移居香港,就是为了将来回到大陆投资。”

  果然,随着蒋经国允许老兵回大陆探亲,1987年12月1日,《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办法》正式实施,两岸关系春暖花开,汤君年的判断再次得到了验证。

  然而率先进入大陆的却不是汤君年,而是他的电影制片人太太徐枫,从1988年开始,徐枫就专注于推动两岸三地的影人共同拍摄影片,连续拍摄多部影片,其中也包括后来在国际影坛大放异彩的传奇之作——“霸王别姬”。

  1992年,汤君年在北京探班《霸王别姬》剧组期间,受到当时国台办主任接见,主任建议他可以到上海看看。于是,汤君年当即响应祖国号召,兴致勃勃地回到上海——他的故乡。

  在上海,时任上海市市长接见了这位祖籍南汇的台商,并向他详细介绍了上海及浦东的近期发展和远景规划。汤君年以商人的眼光和诗人的激情在浦东考察了20多天。考察高尔夫球场地块的那天,汤君年拨开足比人高的芦苇,告诉身边的徐枫:“这就是我们的高尔夫球场。”后来徐枫回忆:“一个从浦西过来需要4个小时的地方,到处是茫茫衰草、河沟、烂泥、土墩,附近根本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没想到汤君年的想象力居然比我一个拍电影的还厉害,有一天浦东会变成今天的样子。”

  随后,汤臣集团即以当时最大的台资企业身份进驻浦东,第一个令人瞩目的举动,就是斥资3040万美元,于1992年5月20日取得了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2-2-1地块,即如今的东方路与张杨路交汇处汤臣金融大厦,再于同年7月9日以高于投标价第二名近一倍的价格9236万美元,取得了如今1.4平方公里汤臣高尔夫球场和住宅用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块地是浦东历史上,进行国际招投标的第一块地和第二块地,要知道,在此之前,浦东的开发多为协议转让,很多土地是在中央动员下兄弟省市支援浦东建设时转让,1992年汤臣的正式进驻,意味着浦东房地产市场正式进入市场化开发阶段。就在球场的签约仪式上,汤君年与主管浦东的上海市领导商定,又拿出3500万美元拿下高尔夫球场邻近土地作为储备用地,即日后的汤臣豪园。

  在那之后,1995年,汤臣在外高桥保税区兴建了“汤臣国际贸易大楼”及“汤臣外高桥工业园区”;1995年,浦东的第一座5A写字楼“汤臣金融大厦”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立;应浦东政府领导要求,汤臣与锦江国际集团合作,引进先进酒店管理,1996年,浦东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新亚汤臣大酒店”开始运营;同年,浦东第一个涉外高档商务中心“汤臣商务中心”也开始运营。1997年,18洞72杆世界级的“汤臣高尔夫球场”落成,浦东第一个高尔夫球会“汤臣上海浦东高尔夫球会”也应运而生。

  汤臣落子速度很快,却也常常需要面对周遭的质疑,96年新亚汤臣大酒店落成时,窗外的张杨路人迹寥寥,别说人,到了晚上连车灯的踪迹都很少。汤君年却对太太徐枫说:“你看着,不出20年,这条路一定会是陆家嘴最热闹的地方。”

  在这之后,嘉年别墅,汤臣豪园、汤臣怡园,汤臣豪庭、汤臣湖庭花园,与张江合作的张江微电子港工业园区,张江传奇广场……汤臣在房地产上的投资,几乎全部集中在方圆522平方公里的浦东。一个企业在如此漫长的一段时间跨度中,能这样聚焦于一个区域的开发建设的例子并不多见。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汤君年对浦东的信心。


相信,所以看见
  当今天站在黄浦江以上百米的高空,俯瞰由南往北的上海,十里洋场的风云仿佛历历在目。如果说外滩作为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历史画面,那么对岸的陆家嘴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最重要的经济象征之一。

  可是,这一切在三十年前,不过是齐身高的芦苇和一望无际的烂泥渡。就在这里,汤君年来了,并且意味深远地落子了几块最为重要的土地——其中就包括了未来的汤臣一品。未来在这里,这个项目,不仅将成为点亮浦东豪宅市场重要一笔,也将注定是悲喜交织的陆家嘴传奇。可能在如今看客眼中,这不过是当年汤臣一笔精明的投资,但对于汤君年而言,这却是把全部身家都放进一个篮子的全情投入。

  因为汤臣眼中,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拥有中国一流人才的优势,国际化程度很高,商机无限。更可贵的是上海市政府办事规范,效率高。汤君年常说,他是带着故乡籍贯的血缘,以及对浦东发展政策的信心回到浦东的。

  开发开放30年间,浦东,未曾令看好这里的人失望。数据显示,浦东GDP从1990年时的不到60亿元,到2019年突破万亿元,占上海全市近三分之一。这一切,或许已如汤君年先生所愿。

  一个国家的崛起,一方热土的繁荣,绝非一句口号、一个举措,便能成就的。浦东开发开放经历的风雨复杂多变,也有不被看好的时候。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很多舆论唱衰上海,大家都有了退意。东南亚在经历银根紧缩时,各地银行要向身处“下雨天”的发展商收伞,港台地产市场一片萧条,而公司投资到浦东的数亿美元资金无法迅速回笼。汤臣在香港台湾的根基也因此面临巨大财务压力,有一段时间,境外舆论笑话汤臣是“最大的套牢户”。

  在最困难的时候,汤君年拜会了当时分管浦东的副市长赵启正,彼时赵也面临国际金融局势的巨大压力,但上海市人民政府对汤臣的困境予以理解,希望汤臣集团权衡两岸三地的发展前景,并且安排市区两级领导给予其在上海转圜疏困的空间。这翻表态再一次鼓舞了汤君年,为了度过难关,汤臣把在香港最好的房地产和最好的上市公司卖掉,哪怕在当时引起了香港一些人的不满,陷入了长达数年的官司,汤臣依然要维持上海方面的运作。一生善于“看风”的汤君年认为,到底谁是套牢户,要到最后才可以下结论,那时他说:“放心好了,此地一定是未来世界经济的舞台中心”。

  汤臣的投入和坚守,换来的是浦东的坚定携手。1996年11月,汤君年获得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浦东新区荣誉市民”及首届“浦东开发建设杰出人才”奖;1998年,汤臣集团被评为上海市“六好台资企业”称号;1999年4月,汤君年被浦东新区表彰为“对浦东开发作出积极贡献的境外人士”;2005年,汤臣集团获颁“最佳十大外资房地产企业”奖、“先进集体十连冠纪念”奖;而其旗下项目也屡获殊荣。

 

扎根这座城市的未来
  2000年,当汤臣走出“套牢困境”时,汤君年便逐步将运营家业的责任转托到儿子汤子嘉和汤珈铖身上,并且将毕生心血凝结于汤臣一品的打造。

  从拿到汤臣一品所处的这块地开始,汤臣人就一直在探索着如何做出代表上海未来发展的作品,项目经过了整整11年的精心酝酿,方案一次次创新,又一次次推翻,仅仅是屋顶的造型就改动了36次,最后选择了中国汉唐盛世一品大员的官帽为之加冕,并将建筑高度确定在当时上海豪宅的极限高度,153米。最小的户型是430多平米的户型,参考了汤君年的母亲在香港居所的户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进入汤臣一品客户的门槛,必须面对高总价的考验,这甚至是后面很多上海豪宅无法复制汤臣一品的原因之一,毕竟结合高单价和大面积,高总价的户型销售速度必然很慢,这对如今信奉高周转的大陆开发商而言是难以想象了。

  无奈的是,虽然雄心万丈和豪情满怀,但禁不住焦灼的经营压力,一心聚焦工作的汤君年没有看到汤臣一品的落成,2004年,心力交瘁的汤君年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了。

  仿佛是一场暗喻,汤臣一品,这个汤君年最后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今傲立于陆家嘴的昔日的芦苇滩头,缥缈于浦江两岸的腾飞大业中,站在山脚下的人抬头仰望却永远无法理解和接受,只有不断努力攀登着的人才知道,雄关巨殿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

  屹立于陆家嘴尖的汤臣一品,早已从汤臣集团的代表作,成为浦东面向世界的图腾,伴随着浦东一路以来的成长。第二代汤臣人站在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潮头上,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汤臣的根基牢牢扎根在上海,扎根在浦东,或者说,是牢牢扎根在城市的未来。如今,新一代汤臣人和父辈有着同样的坚定,那就是对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汤子嘉说,汤臣因上海的繁华而得益,是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的。“楼市繁荣是这个国家发展的结果、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结果,我们不关注眼前的价格,我们考虑这个城市更长的发展周期,我们会看到更稳健的收益——城市价值的红利。”

  多少年过去,那个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年轻身影,其实依然还在,只不过,化为了一个个定居上海浦东、扎根大陆的华人,在为祖国的建设而奔走。浦东开发开放30年,新的时代已经来了。
 

资料参考:
  《台商徐枫:汤臣,上海这些年》
  《浦东史诗》
  《17年汤臣:浦东的拓荒者,发展的见证者》
  《汤臣:一年投入五亿浦东开发第一人》
  《〈新民周刊〉专访汤子嘉》
上世纪60年代末,一位年轻人背着各种布样,穿梭在台湾的大街小巷。正午阳光的曝晒,湿透了他身上有些卷边的涤纶衫,那一年,并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个瘦弱的小伙子,然而在热闹街头的橱窗里,有一台电视正在播放的广告:“汤臣窗帘,进口新款上市,风靡台北的窗帘……”

  那是二十来岁的汤君年,在为他汤臣窗帘布公司的生意奔跑。他大胆利用刚刚开始普及的电视大做广告,几年打拼,汤臣窗帘不久便拥有3000多家经销商、一年5亿元生产量,累积了后来汤氏家族的第一笔财富。

  这位一生纵横两岸三地的汤臣集团创始人,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随着92共识政治氛围解冻,汤君年携妻儿经香港辗转回到故乡,从1992年起开始投资浦东。汤臣伴随浦东走过了28年,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三十周年时,我们致敬汤君年先生,及汤臣集团为浦东建设所做出的努力,也致敬,这片不断诞生传奇的土地。

 

归来,未曾离开
  汤君年,上海南汇人(今属浦东新区),1948年在上海出生,但他的童年却并非在上海度过,4岁就跟随父亲汤养浩到香港定居。到达香港后,他们家境并不优越,18岁就开始帮父亲做生意。1967年,香港动荡,人心惶惶,汤君年却判断香港动荡很快会过去,所以在众人抛售房产逃离香港时,提议父亲低价买进很多铺位。从那时起,汤君年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敢于冒险的魄力便已显露。
  不久之后,因为看重台湾的经济起飞,汤君年独立前往台湾发展,从窗帘公司到进军房地产,台湾的三重市,就是汤君年成片开发的“汤城”工业厂办园区,全盛时期曾创下两周热卖300亿新台币(约74亿元人民币)的空前纪录。

  也正是在台湾的这段日子,汤君年遇到了最重要的人生伴侣,当时红极港台影坛的“侠女”徐枫,不久之后就共结连理,诞下两个儿子汤子嘉与汤珈铖。

  然而,在台湾的日子过得正舒坦,汤君年却再次做出一个看似反其道行之的决定。

  1986年的一天,汤君年对太太徐枫说:“带上两个儿子,我们全家要移居香港。”那时两岸还没有来往,加上“九七回归”的议论纷纷,他们的香港朋友都在考虑要不要移民到国外,汤君年却认为去香港的目的是:脚踏香港,眼望大陆。他说,“中国决不会走回头路,香港是与大陆接触最方便、最近的地方,用不了多久,大陆的经济会好起来,我们移居香港,就是为了将来回到大陆投资。”

  果然,随着蒋经国允许老兵回大陆探亲,1987年12月1日,《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办法》正式实施,两岸关系春暖花开,汤君年的判断再次得到了验证。

  然而率先进入大陆的却不是汤君年,而是他的电影制片人太太徐枫,从1988年开始,徐枫就专注于推动两岸三地的影人共同拍摄影片,连续拍摄多部影片,其中也包括后来在国际影坛大放异彩的传奇之作——“霸王别姬”。

  1992年,汤君年在北京探班《霸王别姬》剧组期间,受到当时国台办主任接见,主任建议他可以到上海看看。于是,汤君年当即响应祖国号召,兴致勃勃地回到上海——他的故乡。

  在上海,时任上海市市长接见了这位祖籍南汇的台商,并向他详细介绍了上海及浦东的近期发展和远景规划。汤君年以商人的眼光和诗人的激情在浦东考察了20多天。考察高尔夫球场地块的那天,汤君年拨开足比人高的芦苇,告诉身边的徐枫:“这就是我们的高尔夫球场。”后来徐枫回忆:“一个从浦西过来需要4个小时的地方,到处是茫茫衰草、河沟、烂泥、土墩,附近根本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没想到汤君年的想象力居然比我一个拍电影的还厉害,有一天浦东会变成今天的样子。”

  随后,汤臣集团即以当时最大的台资企业身份进驻浦东,第一个令人瞩目的举动,就是斥资3040万美元,于1992年5月20日取得了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2-2-1地块,即如今的东方路与张杨路交汇处汤臣金融大厦,再于同年7月9日以高于投标价第二名近一倍的价格9236万美元,取得了如今1.4平方公里汤臣高尔夫球场和住宅用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块地是浦东历史上,进行国际招投标的第一块地和第二块地,要知道,在此之前,浦东的开发多为协议转让,很多土地是在中央动员下兄弟省市支援浦东建设时转让,1992年汤臣的正式进驻,意味着浦东房地产市场正式进入市场化开发阶段。就在球场的签约仪式上,汤君年与主管浦东的上海市领导商定,又拿出3500万美元拿下高尔夫球场邻近土地作为储备用地,即日后的汤臣豪园。

  在那之后,1995年,汤臣在外高桥保税区兴建了“汤臣国际贸易大楼”及“汤臣外高桥工业园区”;1995年,浦东的第一座5A写字楼“汤臣金融大厦”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立;应浦东政府领导要求,汤臣与锦江国际集团合作,引进先进酒店管理,1996年,浦东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新亚汤臣大酒店”开始运营;同年,浦东第一个涉外高档商务中心“汤臣商务中心”也开始运营。1997年,18洞72杆世界级的“汤臣高尔夫球场”落成,浦东第一个高尔夫球会“汤臣上海浦东高尔夫球会”也应运而生。

  汤臣落子速度很快,却也常常需要面对周遭的质疑,96年新亚汤臣大酒店落成时,窗外的张杨路人迹寥寥,别说人,到了晚上连车灯的踪迹都很少。汤君年却对太太徐枫说:“你看着,不出20年,这条路一定会是陆家嘴最热闹的地方。”

  在这之后,嘉年别墅,汤臣豪园、汤臣怡园,汤臣豪庭、汤臣湖庭花园,与张江合作的张江微电子港工业园区,张江传奇广场……汤臣在房地产上的投资,几乎全部集中在方圆522平方公里的浦东。一个企业在如此漫长的一段时间跨度中,能这样聚焦于一个区域的开发建设的例子并不多见。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汤君年对浦东的信心。


相信,所以看见
  当今天站在黄浦江以上百米的高空,俯瞰由南往北的上海,十里洋场的风云仿佛历历在目。如果说外滩作为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历史画面,那么对岸的陆家嘴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最重要的经济象征之一。

  可是,这一切在三十年前,不过是齐身高的芦苇和一望无际的烂泥渡。就在这里,汤君年来了,并且意味深远地落子了几块最为重要的土地——其中就包括了未来的汤臣一品。未来在这里,这个项目,不仅将成为点亮浦东豪宅市场重要一笔,也将注定是悲喜交织的陆家嘴传奇。可能在如今看客眼中,这不过是当年汤臣一笔精明的投资,但对于汤君年而言,这却是把全部身家都放进一个篮子的全情投入。

  因为汤臣眼中,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拥有中国一流人才的优势,国际化程度很高,商机无限。更可贵的是上海市政府办事规范,效率高。汤君年常说,他是带着故乡籍贯的血缘,以及对浦东发展政策的信心回到浦东的。

  开发开放30年间,浦东,未曾令看好这里的人失望。数据显示,浦东GDP从1990年时的不到60亿元,到2019年突破万亿元,占上海全市近三分之一。这一切,或许已如汤君年先生所愿。

  一个国家的崛起,一方热土的繁荣,绝非一句口号、一个举措,便能成就的。浦东开发开放经历的风雨复杂多变,也有不被看好的时候。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很多舆论唱衰上海,大家都有了退意。东南亚在经历银根紧缩时,各地银行要向身处“下雨天”的发展商收伞,港台地产市场一片萧条,而公司投资到浦东的数亿美元资金无法迅速回笼。汤臣在香港台湾的根基也因此面临巨大财务压力,有一段时间,境外舆论笑话汤臣是“最大的套牢户”。

  在最困难的时候,汤君年拜会了当时分管浦东的副市长赵启正,彼时赵也面临国际金融局势的巨大压力,但上海市人民政府对汤臣的困境予以理解,希望汤臣集团权衡两岸三地的发展前景,并且安排市区两级领导给予其在上海转圜疏困的空间。这翻表态再一次鼓舞了汤君年,为了度过难关,汤臣把在香港最好的房地产和最好的上市公司卖掉,哪怕在当时引起了香港一些人的不满,陷入了长达数年的官司,汤臣依然要维持上海方面的运作。一生善于“看风”的汤君年认为,到底谁是套牢户,要到最后才可以下结论,那时他说:“放心好了,此地一定是未来世界经济的舞台中心”。

  汤臣的投入和坚守,换来的是浦东的坚定携手。1996年11月,汤君年获得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浦东新区荣誉市民”及首届“浦东开发建设杰出人才”奖;1998年,汤臣集团被评为上海市“六好台资企业”称号;1999年4月,汤君年被浦东新区表彰为“对浦东开发作出积极贡献的境外人士”;2005年,汤臣集团获颁“最佳十大外资房地产企业”奖、“先进集体十连冠纪念”奖;而其旗下项目也屡获殊荣。

 

扎根这座城市的未来
  2000年,当汤臣走出“套牢困境”时,汤君年便逐步将运营家业的责任转托到儿子汤子嘉和汤珈铖身上,并且将毕生心血凝结于汤臣一品的打造。

  从拿到汤臣一品所处的这块地开始,汤臣人就一直在探索着如何做出代表上海未来发展的作品,项目经过了整整11年的精心酝酿,方案一次次创新,又一次次推翻,仅仅是屋顶的造型就改动了36次,最后选择了中国汉唐盛世一品大员的官帽为之加冕,并将建筑高度确定在当时上海豪宅的极限高度,153米。最小的户型是430多平米的户型,参考了汤君年的母亲在香港居所的户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进入汤臣一品客户的门槛,必须面对高总价的考验,这甚至是后面很多上海豪宅无法复制汤臣一品的原因之一,毕竟结合高单价和大面积,高总价的户型销售速度必然很慢,这对如今信奉高周转的大陆开发商而言是难以想象了。

  无奈的是,虽然雄心万丈和豪情满怀,但禁不住焦灼的经营压力,一心聚焦工作的汤君年没有看到汤臣一品的落成,2004年,心力交瘁的汤君年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了。

  仿佛是一场暗喻,汤臣一品,这个汤君年最后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今傲立于陆家嘴的昔日的芦苇滩头,缥缈于浦江两岸的腾飞大业中,站在山脚下的人抬头仰望却永远无法理解和接受,只有不断努力攀登着的人才知道,雄关巨殿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

  屹立于陆家嘴尖的汤臣一品,早已从汤臣集团的代表作,成为浦东面向世界的图腾,伴随着浦东一路以来的成长。第二代汤臣人站在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潮头上,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汤臣的根基牢牢扎根在上海,扎根在浦东,或者说,是牢牢扎根在城市的未来。如今,新一代汤臣人和父辈有着同样的坚定,那就是对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汤子嘉说,汤臣因上海的繁华而得益,是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的。“楼市繁荣是这个国家发展的结果、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结果,我们不关注眼前的价格,我们考虑这个城市更长的发展周期,我们会看到更稳健的收益——城市价值的红利。”

  多少年过去,那个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年轻身影,其实依然还在,只不过,化为了一个个定居上海浦东、扎根大陆的华人,在为祖国的建设而奔走。浦东开发开放30年,新的时代已经来了。
 

资料参考:
  《台商徐枫:汤臣,上海这些年》
  《浦东史诗》
  《17年汤臣:浦东的拓荒者,发展的见证者》
  《汤臣:一年投入五亿浦东开发第一人》
  《〈新民周刊〉专访汤子嘉》
这是描述信息

与中国一起前进 许愿美好未来

汤臣(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浦东新区东方路710号汤臣金融大厦23F
邮编:200122
电话:86-21-50584936
传真:86-21-50583646